锂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技术和产能布局领先

发布时间:2023-03-16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电池回收行业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兴起,包括中国、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长。随着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加,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的产能不断扩大,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中国锂电池的市场规模来看,2016-2021年,中国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时也带动了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根据有效数据,到2025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137.4GWh,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300.1万吨。根据各类电池单吨回收收入计算,相应的市场空间约为1406亿元。

锂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技术和产能布局领先。

随着退役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大,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涌入锂电池回收轨道。目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主要有动力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制造商、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四大类。

中国主要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空、国轩高新、亿威锂能、新旺达、蜂巢能源、富能科技等。除此之外,韩国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LG新能源也在加快电池回收业务。

最引人注目的是“锂电池矛”宁德时代。2023年1月29日,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广东佛山投资238亿元,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覆盖废旧电池材料回收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项目。项目建设期预计为4年,项目建设预计用地面积约2965亩。

2023年,广东邦普进一步投资锂电池回收,希望进一步扩大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份额。2021年,广东邦普循环建设了221个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中国回收了50%的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在中国排名第一,位居世界前三。目前,邦普在全球拥有七大生产基地,设立了五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

目前,广东邦普有能力每年处理12万吨废旧电池,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达99.3%。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广东邦普投资锂电池回收,促进了公司锂电池材料和回收业务的发展,保证了公司上游的关键资源和原材料供应,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从大客户合作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的子公司广东邦普与格林美和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建立了锂电池回收合作。合作的关键内容是,在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方面,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的退役锂电池将由格林美和邦普处理,回收的镍、钴、锰、锂等关键原材料将再次供应给宁德时代的供应链,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的新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环节的优势,从而减少行业信息差异,提高废旧电池的经济价值。

然而,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仍然很难布局锂电池回收。目前大部分回收电池来自工厂或企业的电池废料,回收渠道相对清晰。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报废潮的到来,未来个人车主报废的电池将成为电池回收的主要组成部分,电池来源广泛分散。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电池制造商,没有第三方回收企业有广泛的回收渠道,需要下游4S门店、维修点、电池租赁网点的配合。

此外,中国锂电池回收系统的建设仍然不够规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190多家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0235个回收服务网点,但实际上很多网点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目前锂电池回收主要来自R&D实验和制造产生的废旧锂电池,很少有真正从新能源汽车中回收退役锂电池。

除了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电池材料企业也在加紧锂电池回收的布局,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华友钴业、腾远钴业等。,所有这些都有自己的废旧电池处理工厂。其中,赣锋锂业于2020年拥有34000吨废旧电池处理生产线,建立了每年可回收10万吨退役锂电池的大型综合设施。赣锋锂业将在2022年形成1万吨碳酸锂的回收规模,预计2023年将形成25000吨碳酸锂的回收规模。与此同时,赣锋锂业还签署了江西新余电池总产量3.4

与动力电池制造商和电池材料企业相比,第三方回收企业一般通过自建回收网络实现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回收技术更加成熟和专业,代表企业包括格林美和天奇的金泰阁。格林美目前在武汉、荆门、无锡、天津、深汕等地建设了5个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基地,计划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布局回收处理基地,计划到2026年实现动力电池回收量30万吨。在技术优势方面,格林美采用超精准定向提取技术和内源铝氟吸附率低的全功分组。

2021年底,格林美在中国建成了16个循环产业园,覆盖11个省、直辖市。截至2022年上半年,在新能源业务已成为格林美主要收入来源的前提下,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05.22亿元,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实现收入2.57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4%。总体而言,格林美的回收产能利用率并不高。2021年,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能力为21.5万吨/年,回收利用10万吨/年,包202年。

汽车制造商布局锂电池回收企业包括:SAIC集团、零跑汽车、爱驰汽车、广汽埃安等汽车制造商。面对锂电池回收轨道的逐步升温,拥有丰富废旧电池渠道的汽车制造商也投身于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由于对废旧锂电池的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汽车制造商往往需要与电池产业链企业或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合作,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例如,2019年7月,宁德时代与丰田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NEV)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和发展方面进行。

面对如此大的锂电池回收市场,许多企业已经加入其中。虽然很多企业都加入了锂电池回收领域,但总的来说,锂电池回收市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没有龙头企业,仍处于蓝海竞争阶段。面对看似诱人的锂电池回收“蛋糕”,要真正“啃下去”并不容易。目前,电池回收行业仍有几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约70%的废旧电池来自电池厂的不良废料和实际废料。

由于锂电池回收行业存在一些问题,锂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空间大,规模大,但发展缓慢。因此,近年来,中国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越来越重视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的建设、环境污染和回收过程中的安全,并对锂电池回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未来锂电池回收趋势。

随着国家政策和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完善,未来锂电池回收行业的技术和标准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但锂电池回收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处于“小、散、乱”的局面,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没有龙头企业。2013-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从214家增加到25000家,特别是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达到24000家左右,远远超过前几年的总和,参与者众多,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链工厂。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现状:梯级利用处于起步阶段,直接拆卸回收已经经济。动力电池回收方式需要梯级利用+拆卸回收。梯级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当电池容量下降到80%时,从汽车上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仍有更多的循环次数,具有更高的梯级利用价值。因此,锂电池回收主要是短期直接拆卸回收,经济性强。虽然梯级利用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主要是试点项目,但梯级电池的使用仍然是。

由于锂电池回收的技术壁垒,未来拥有渠道和技术优势的白名单企业将更具优势。2022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名单。宁德时代、格林美、华友钴业、南都电源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下属企业将上榜,前三批已发布的名单将叠加,国内将有80多家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在渠道回收方面,由于报废汽车来源广泛分散,报废汽车龙头企业的回收量只占报废总量的4%,渠道回收能力构成行业核心壁垒。此外,随着市场的扩大幅。

总的来说,锂电池回收正在成为一个政府导向明显、参与众多企业的新兴产业。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新一轮的洗牌将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有渠道和技术优势的白名单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http://www.swsdeyc.cn | 锂电池回收、电池回收、三元锂电池、回收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