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乔:动力电池回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具有

发布时间:2023-02-26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动力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动力电池回收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大规模使用电动公交车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继续上升。中国企业占据了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20位的16席。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市场份额,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处于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前沿。动力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动力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回收具有双重价值。

此前,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伟乔曾表示:“虽然回收利用似乎是电力电池产业链的终端,但它实际上是产业链的来源。”动力电池的回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动力电池上游矿产资源相对稀缺,对外依存度高。锂、镍、钴的进口依存度分别高达80%、80%和97%,而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提取的有价金属等稀有资源可以重复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动力电池回收系统不断完善,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据有关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报废量为1.2GWh,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力电池报废量为11.70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报废量为10.3GWh,三元锂电池报废量为101.40GWh。我国动力电池即将进入退休爆发期,如何建立健康有序的回收模式和完善的回收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回收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困扰。

相关专家曾表示,“燃料汽车从‘黑色’到‘绿色’再到新能源汽车。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工作,就是打开从‘绿色’到‘绿色’的闭环。如果做得不好,就会从‘绿色’回到‘黑色’。”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回收模式、系统建设、市场监管、商业模式等方面仍在探索和成长。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电池型号复杂。目前,各电池制造商生产的电池规格不同,电池型号复杂,品种多样。单型电池的回收难以形成规模,增加了回收成本,阻碍了电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

二是磷酸铁锂回收利润不足。据统计,磷酸铁锂电池占我国退役电力电池的大部分。磷酸铁锂电池在报废回收过程中,由于其金属含量低,利润率小,电力电池回收企业显然缺乏回收能力。

第三,回收成本高。在我国动力电池的回收环节中,回收成本较高,导致回收动力电池后续再制造成本增加。与新电池相比,在梯队利用方面,短期内没有价格优势。在产品稳定性等方面,新电池也可能优于梯级利用的动力电池,因此,在梯级利用方向上严重制约了废动力电池的推广。

第四,残值评估不一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缺乏行业认可的数据分析系统和评价系统。在回收过程中,电池容量的衰减程度、衰减速度、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电池中元素的价值、电池的整体质量等问题仍难以收集和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尝试过了。例如,中国第一个集电池可追溯性、监控、评估和运营为一体的大数据分析网络平台,可以快速评估退役电力电池,但目前只是小规模应用。

五是退役电池数量少。虽然我国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大规模退休期,但大规模退休潮尚未到来。目前,回收的动力电池主要来自电池制造商生产过程中的不良产品,以及“十城千项目”推广车辆的退役电池,其回收不足以支持足够的利润率。因此,我国电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存在产业链下游企业争夺有限资源的竞争。

第六,回收网点存储条件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回收网点建设方面,我国主要网点的布局模式是依靠自己的销售渠道建立回收网点,与第三方回收企业建立回收网点。其中,汽车企业自建的回收网点通常依靠经销商的4S店进行相应的动力电池回收。根据消防等级要求,锂离子电池为固体可燃材料,储存条件应满足二级防火要求,许多4S店不具备满足退役电力电池储存条件的仓库。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匹配上,4S店的维修管理人员多为车辆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的电池技术人员。4S店存放的退役动力电池出现问题时,没有专业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正确处理,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回收系统正在逐步完善。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起步并不早。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国家立法和电池制造商补贴,早期开始回收动力电池,促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美国提倡电池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完成电池回收计划,美国国际电池协会制定了促使消费者主动交付废电力电池的押金制度。德国政府通过立法确认电力电池回收由生产者承担主要责任,利用基金和存款机制建立了废电力电池回收市场化体系。

结合国内外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2018年发布了一系列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政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暂行措施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可追溯性管理暂行规定两项核心政策,促进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和动力电池回收可追溯性综合管理平台的在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追溯性管理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相关管理措施的推动下,相关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加快主要责任的履行。目前,57家汽车公司在全国设立了3500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3家汽车公司报告了71种动力电池拆卸、拆卸和有害物质使用信息;374家电池生产和梯队企业完成制造商代码记录;399家汽车公司、46家报废汽车回收拆卸企业、42家梯队企业、44家回收企业在“国家平台”上完成注册。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优势并不明显。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滞后产业,也不应以动力电池尚未形成大规模退役的“聪明女人不吃米饭”、回收利润空间薄弱为借口,在回收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方面松懈。电力电池回收行业应做好技术储备,完善回收体系,绑定客户渠道,优化可追溯平台,建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生产者延伸制度,确保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真正的绿色闭环。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也能像现在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一样站在世界的巅峰。

文章来源:http://www.swsdeyc.cn | 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回收、锂电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