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多家公司回收电池废料和二次生产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调查报告称,中国有30多家公司回收电池废料和二次生产。几乎所有这些公司都使用湿冶金技术,生产硫酸钴、硫酸镍或碳酸锂,一些公司也使用回收技术生产NCM电池或NCA电池正极。

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有回收动力电池的经验。

显然,英国人的报告不包括中国广大的“小作坊”,而只包括合规企业。

2017年1月,中国发布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废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

2018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池回收白名单。首批企业有: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华友)、赣州浩鹏科技有限公司(赣州浩鹏)、荆门格林美信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光华科技)。

除了邦普循环,白名单上的五大企业在“小作坊”老赵眼里也略显尴尬。

首先,成本高。大型企业在环保、设备、厂房、人员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各项费用需要一定规模才能摊平。

其次,摊位铺大。与靠近主机厂的动力电池企业布局模式不同,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需要在全国主要电动汽车市场进行布局,因为供应分散,电池运输复杂,运费高。

最后,目前废弃物和退役电池的供应远远不能与其产能相匹配,导致回收业务亏损。

“这个行业有一些‘两个经销商’专门炒废料。他们拿到电池厂家的废料,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我们。正规企业开工难的时候要找他们买。”老赵说。老赵说。

“即使是退役电池,也有很多截胡器。很多人会用它们作为梯队使用,甚至拆除它们作为小型汽车出售到非洲。”

“邦普有宁德时代的来料,情况与其他公司不同。”

老赵的话不禁让人怀疑,如果电池回收行业真的那么不堪,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还有动力去做呢?

要想从底部回收这个行业,真的有标杆企业。经过200多年的持久弥新,这家企业已经存在于拿破仑时代。

比利时优美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回收企业,自2011年以来一直涉及正极材料生产。其主要业务是汽车催化剂和正极材料,可从废料中提取。

2018年,优美科回收材料占原材料的58%。2018年,其收入为33亿欧元,72%来自新能源材料和回收业务,占46%。从比例上看,中国企业一直期待着优美科的业务真正实现从生产到回收的闭环。

中国有一家企业曾经以优美科为标杆,名叫格林美。2012年,格林美提出了“在中国开采城市矿山的优美科”的战略口号。

格林美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三元前驱制造商和中国最大的贵金属回收企业。2018年,其收入达到138.78亿,其中可再生资源业务占12.42%。电池回收作为可再生资源板块的子模块,在财务报告中没有反映具体的收入数据。

可再生资源的毛利率也是每个板块中最小的,为13.69%。同时,可再生资源业务还涉及基于财经综合[2012]34号办法的拆迁基金补贴。2019年6月底,格林美容财务报告中的补贴期末余额为8.63亿元,年末账户年龄不足3年。

虽然回收业务还没有达到大规模盈利阶段,但格林美投资产能的决心依然不小。格林美已建成武汉、荆门、无锡三条废动力电池组绿色拆解线,每年可处理25万套废动力电池组。

2012年至210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万辆、1.76万辆、7.47万辆和33.1万辆。2016年50.7万辆,2017年77.7万辆,2018年125.6万辆。

按5年报废期计算,明年理论上潜在报废规模约为33.1万辆,而格林美家族的产能基本可以全覆盖。

更何况国内合规企业和“小作坊”那么多,目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产能过剩。

我国规定,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是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厂,但由于大多数主机厂不具备制造电池的能力。因此,在电池拆卸和回收方面,主机厂既没有优势,也没有业务协同效应。

汽车公司通常授权电池企业或第三方回收企业回收废电池。动力电池厂最了解电池结构,具有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技术优势。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其电池材料业务进行上下游协调。

在回收能力和协同效应方面,其次是电池材料制造商,特别是正极材料企业,正极材料每天处理各种金属,具有提取金属的技术。此外,三元锂电池的正极回收材料可以有效地制造三元前驱体,前驱体是制造正极材料的重要前驱材料。

前驱体能直接影响正极材料的性能,但前驱体制造的成本也很高。

“一吨产品有20吨废水,现在前驱制造商已经进入了环保水处理系统,否则就不允许做任何事情。”一位正极材料业内人士表示,“一万吨前驱体的水处理系统成本为300万或4000万,这是一个很大的环保成本。”

前驱体可能是从电池材料到电池组制造过程中最污染的环节之一。再加上电池回收的潜在污染,带前驱体生产的企业基本上不受当地市民的欢迎。

9月12日,格林美所在的荆门市长期被困在多家工业化工企业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化工污染中,开展了“百日攻坚战”。

2018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可追溯性管理暂行规定》。管理规定指出,根据相关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和动力电池回收可追溯性综合管理平台”,收集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信息,监测各环节主体的回收责任。

2019年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征求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困难的意见。

随着相关部门政策法规的完善,环境保护和补贴机制的完善,我相信我们的电池企业可以实现格林美的标志“无限资源循环”。

打开苹果网站,环境责任中写着两行字:“真正创新的产品只影响世界,不影响地球。”

文章来源:http://www.swsdeyc.cn | 三元里电池回收、锂电池回收、电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