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产业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变革。
目前,锂电池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而钠电池产业化进程突然加快。
就在上周,中科海钠与江淮汽车合作打造的行业首款钠电池样车亮相。这款车的定位类似于近年来流行的五菱宏光MINIEV,属于微型电动车。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越来越多的电池制造商将钠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安排在日程上。
近距离看,钠电池有望加速两轮电动汽车和微型电动汽车的渗透;从远处看,钠电池可能会在大型储能行业取代锂电池。
浙商证券预计,到2025年,钠电需求将达到88GWh,到2030年,钠电需求将达到378GWh。
对钠电池行业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毕竟锂电池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到2020年全球锂电池的出货量也只有218GWh。
随着市场、周期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到了第二次战争的关键窗口,电池制造商将迎来血腥的重新洗牌。
一旦达到量产。
钠电池在锂储量用完之前没有机会。
2015年,当业内大牛周豪慎教授在厦门大学讲座时说这些话时,世界各地的电池市场几乎找不到研究钠电的企业。
随后,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锂电池爆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中国钠电池行业的发展在锂电池的巅峰时期积累了能量。
2021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大会上表示,“如果一定要考虑新电池,钠电池是首选”。
新的行业判断,意味着形势发生了变化。
首先资本望风而动,多家钠电池企业在一年内获得多轮融资。
一家钠电池创业公司曾经说过:“当我们拿到天使轮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要不要创业做钠电,也没有注册公司。我们甚至没有想过名字和名字,但钱就这样打来了。”
近两年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布局。宁德时代、新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等。已经宣布涉足钠电池的研究,一大批专注于钠电池的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连制盐的雪天盐业也宣布要制作钠电池。
随着资本和企业的迅速涌入,钠电池技术和工业化进程也在迅速发展。
2020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电池,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在零下20℃的低温环境下,放电保持率仍超过90%;
然而,国内最早从事钠离子研究的中科海钠并没有落后。早在2016年,钠电池的中试就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脱身之前完成了。去年7月,它率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GWh级钠电池生产线,规划了5GWh的生产能力。
不久,中科海钠又与思皓新能源联合打造了行业内首款钠电池样车思皓花仙子,并于上周公开亮相。
思皓是江淮汽车和大众集团的合资品牌,这次装车试验的思皓EX10花仙子,定位为A00级短途汽车,续航里程252km,电池容量25kWh,电池能量密度140Wh/kg,系统能量密度120Wh/kg,快充时间15-20分钟。
虽然不如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已经达到了使用小微电动汽车的门槛,在城市中短途交通基本没有问题。
此外,上市公司多氟多还表示,客户汽车上已有钠电池产品的装载测试;传艺科技披露,预计今年钠电池将出货2-3GWh,3月份开始生产;就连之前说要坚持磷酸铁路线的比亚迪也有报道称,今年第二季度将在其微型电动车海鸥上配备钠电池。
从成本上看,一些钠电池制造商已经将成本控制在人民币/Wh左右。根据中科海钠创始人胡勇胜此前的判断,钠电池的成本将分为三个阶段:推广期为-0.7元/Wh;发展期-人民币/Wh;爆发期低于人民币/Wh。
总的来说,钠电池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就在几年前,钠电池在行业内几乎是“小透明”的。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没有看到钠电池应用的场景。为什么它突然成为市场的宠儿?
取代锂电池?
这个恐怕要归功于几十年来在地面上摩擦钠电池的锂电池。
20世纪70年代,锂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与钠电池相似,但随着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应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放大,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迅速降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钠电池已经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然而,自2020年以来,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爆发,锂矿的价格已经走出了一条高涨的曲线。去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超过60万元,这给所有处于锂矿资源下游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最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还处于巨额亏损的泥潭中。此外,当时锂矿价格一天比一天高,压力急剧增加。
中游宁德时代,虽然赚了不少钱,但也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去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鸿曾炮轰宁德时代,“电车制造商正在为宁德时代工作”。
然而,宁德时代感到委屈。锂电池的电池成本和锂矿的材料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电池成本上升。怪上游锂矿厂商涨价。
难怪钠电池的工业化进程突然加快,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观点非常有代表性。“过去钴的价格被激烈炒作,所以我们尽最大努力做无钴。镍被炒后,我们做无镍。现在锂的价格在炒,我就做个钠。我觉得氯化钠不能炒,因为盐多。”
尽管多少有些阴阳怪气,但至少可以让上游锂矿企业在漫天要价时心有忌惮。
从理论上讲,钠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确实远低于锂离子电池。根据国源证券的报告,钠电池的材料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30%-40%。
另外,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电池还具有充电速度快、安全、低温环境不跑电等特点。
国家也在鼓励国内电池行业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从更大程度上看,出于能源安全的战略考虑。
虽然从全球锂资源总量来看,锂资源已经足够了,但锂资源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国内锂资源储量仅占全球7%,大部分是卤水锂资源,质量低,开采困难。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只依靠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中国将无法掌握电动汽车行业的命脉,从电动汽车的定价权到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风险。
此外,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去年11月,加拿大以这些投资收购项目威胁加拿大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三家中国企业在90天内剥离或撤销其在加拿大锂矿公司的股权投资。
已经达成协议的项目可以收回,国外也可以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向中国销售锂矿。南美三国拥有世界上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经打算联合起来,打造一个锂矿石石油输出国组织,从而掌握锂矿石的定价权。
中国可用的锂资源不多,只能受制于人。然而,钠资源是不同的。它不仅在地球上有丰富的储量,而且有广泛的来源。中国不用担心被卡住。
然而,要完全取代锂电池,钠电池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说别的,至少目前钠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不如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不用说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了。
动力电池二战。
就现阶段而言,这一次钠电池产业化进程的突然加速,也是一个特殊的节点。
自去年底以来,碳酸锂价格一路上涨,开始下跌。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最新数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7500元/吨,均价为1万元/吨,已跌破40万元/吨的大关。与巅峰时期近60万元/吨的价格相比,下跌了近三分之一。
国外锂矿业资源巨头皮尔巴拉也没那么硬,最近的锂矿业交易也没有采用常见的拍卖销售模式。此前,皮尔巴拉拿出一些锂精矿进行现货拍卖,价格最高者获得,意在影响卖方市场结构下的锂矿业交易价格。
业内人士推测,近期交易模式的变化,很可能是锂精矿现货拍卖收到的报价不理想造成的。
国内动力电池厂也在蠢蠢欲动。
就在上周,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锂矿返利计划,即未来三年,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将部分战略合作汽车公司电池以20万元/吨的价格结算为碳酸锂,相当于当前市场价格的一半。但作为补偿,客户需要将80%的电池订单交给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这样做,至少透露了两条信息:
第一,判断新能源汽车公司将进入生死淘汰赛。宁王想用这种方式绑定他认为在当前竞争中很有可能获胜的玩家,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帮助他的核心客户在汽车价格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二是担心锂电池产能过剩,预计锂矿价格将进一步下跌。高盛警告称,近几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对锂的需求下降了一半以上,这将导致这种关键电池金属价格进一步下降到20万元/吨。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即使锂矿价格在未来跌破20万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各种迹象来看,锂电池行业现在正处于山雨之中。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动力电池第二次战争的趋势越来越激烈。
在过去的五年里,可以算是动力电池制造商的第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赢得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战斗,并取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十大动力电池装载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个席位,总市场份额已超过60%。
如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进行“以价换量”的斗争,并率先布局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这是动力电池的第二次战争,这将重新洗牌动力电池的江湖座位。
对于从事动力电池的企业来说,没有人不想成为“宁王”。“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弯道超车几乎没有希望。”投资中科海钠的华为哈勃投资曾经说过,不如把重金押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上,有更大的把握。
然而,宁德时代作为电池的“第一兄弟”,不可能等着别人追上来。目前,宁德时代几乎布局了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所有路线,包括M3P、凝聚电池、钠电池、全固态电池等。
仅钠电池技术,宁德时代推出的第一代钠电池电容均达到160wh/kg,超过了中科海钠目前的钠电池水平;而且第二代钠电池的能量将达到200wh/gh,已接近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
随着钠电池产业化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国内盐湖锂技术发展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如果碳酸锂价格进一步下跌,钠电池能否保持性价比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动力电池二战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目前很难预测这场战争的结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争中肯定会有电池厂商消失。
文章来源:http://www.swsdeyc.cn | 锂电池回收/三元锂电池回收/电池回收/汽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