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森。
美国固态电池公司Sakti3于2015年以9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Sakti3是一家专业开发全固态电池的公司,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16年宣布投资14亿美元建设固态锂电池厂。
2.通用。
2019年,美国能源部拨款910万美元,其中200万美元用于研究固态电池。
美国密歇根州通用汽车沃伦技术中心将于2019年宣布开发固态电池。
三、福特。福特。
2019年4月,三星与美国固态电池初创公司Solidpower合作,宣布正式与Solidpower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全固态电池。
4.丰田。
2010-2014年,丰田出现了一波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申请浪潮,其主要重点是研究硫化物系统的固态电解质。
2017年,电力市场初具规模,丰田宣布组织200人团队加快固态电池研发。
2019年初,丰田和松下宣布将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EV)等车载电池,致力于开发和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
5.NEDO。
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于2018年启动,旨在全面掌握2022年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
6.日产。
2017年宣布自主研发固态动力电池。
2018年,“锂电池技术与评估中心”与本田、丰田、松下等日本企业共同开发固态电池。
2018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投资固态电池初创公司Ionicmaterials。
7.现代。
2017年宣布自主研发固态电池,建立中试生产设施。
2020年7月,IonicMaterials公司投资,主要从事固态电池研发,预计2025年固态电池量产。
8.日本特殊陶器。
氧化物系固态电解质材料于2017年10月开发。
2021年,计划在月面上实施全球首个全固态电池技术实证试验。
力争在2030年实现EV全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
9.日本障碍。
最初计划开发电子设备和便携设备。
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EV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10.TDK。
数毫米见方大小的“芯片型全固态电池”于2018年11月开发,可重复充电1000次。样品供应已经启动,批量生产体系正在完善。
为耳机等小型可穿戴设备,2020年3月宣布开发固态电池。
11.日本电硝子。
2017年11月,晶化玻璃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用于试制电极。
自主推进电池产品化,2025年前投入实际应用。
12.三樱工业。
2018年9月,SolidPower宣布投资。
13.光兴产。
截至2022年3月底,在日本申请全固态电池的专利数量仅次于丰田和松下,排名第三。
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研究中心。
固态电解质原料硫化氢的处理和应用技术在石油精炼领域的原始积累具有优势。
14.佳友化学。
在高压环境下开发用于全固态电池、不易故障的镍锰正极材料,预计将于2025年左右应用于固态电池。
15.日本的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
2018年6月,松下、丰田、本田、日产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在未来五年内共同开发下一代汽车电动汽车固态锂电池,力争尽快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计划将固态电池组的成本降至2030年左右锂电池的30%
16.日本LIBTEC项目。
2020年2月,因锂离子电池研发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吉野彰作为“技术研究组合锂离子电池材料评价研究中心”(LIBTEC)主席发起项目,力争到2023年4月完成电动汽车(EV)全固态电池试验产品。本项目的共同参与者包括丰田汽车、松下和徐华成。
17.韩国三大电池企业。
2018年11月,韩国三大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和SKI联合开发了下一代电池核心技术,包括固态电池。
18.雷诺。
2025年,其电动汽车可使用钴含量为零的固态电池。雷诺计划使用的无钴固态电池,由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投资的电池公司Ionicmaterials提供技术支持。
19.英国Recardo。
2019年,宣布与Llikatechnologies、英国技术创新中心、本田欧洲研发中心、伦敦大学学院合作开展Powerdriveline项目。
20.大众。
2018年7月,投资QuantumScape布局固态电池,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建立固态电池生产线。
2018年8月宣布将在欧洲建厂生产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批量生产。
21.宝马。
一方面,固态电池技术在自建电池研发中心的研发有望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的突破性进展,然后量产。
另一方面,也积极与SolidPower在固态电池方面进行深入合作,迅速提高电池技术的研发能力。
文章来源:http://www.swsdeyc.cn | 三星,与,美国,固态,电池,初创,公司,Solidpower